2024总结
justaLoli

我觉得以后写年终总结的时候,一定要标注一下是在什么境况下总结的。作为一个“淫雨霏霏”就会“忧谗畏讥”,“春和景明”就会“把酒临风”的人,外界的环境会影响自己的心境,自己当下的心境又可能会影响自己对过去一年的评价。

Well,所以现在是什么状态呢?临近春节了。外省的亲人来到这里一起过节,家里怪热闹的。这种环境不是很适合文字任务(看呐,现在我还时不时的要被爸妈叫去干各种事情),但我已经把这篇文章拖得太久了,再往后的话,对这一年的记忆恐怕会更为淡薄,而我又不想通过回看照片 / 朋友圈的方式回顾这一年发生的事情(即便已经做了),这样总觉得流水账一般(尽管已经是了)。

那就先从家事开始说起吧。前半年,妈妈在出差,我要更有意识的维护这个家里的关系。其实也做不了什么。春节的时候和爸爸去滑了几次雪。平时周末多回回家,和爸爸一起吃饭(即便也都是点外卖或者在外面吃),回家睡一觉,第二天可能跟他去打打球。和妈妈视频的时候多听听她说的东西。

五一的时候,和家人去日本玩了。要关照老人,很多地方都逛的不是很细致。更糟糕的事情是没能带一个像样的相机。但还是有挺多收获的。还想再去。

下半年…因为妈妈回来了,我的任务似乎轻了一些。周末回家的频次也少了一点。

猫猫在家度过了她的一年,谢谢爸爸妈妈的照顾。狗狗也老了一岁,在家里大小便的问题更严重了。半夜它憋不住拉的屎尿,每次都是起得最早的爸爸面对和收拾。折腾了大半年,试过很多办法减轻处理的压力,也考虑过送到“狗狗养老院”,最后的解决方案是超大号的栅栏配合超大号的尿垫,营造一片专属于它的区域(似乎直到12月乃至25年1月,才找到并确定了这套方案)。

十一的时候,趁着长辈聚餐,我和表姐/弟/妹过了一会属于我们四个同辈人的时光。我们开车找到了旁边的一个采摘园。在园里租了个观光自行车,四个人一起骑。那车是那么惊人的便宜。顺着导览牌骑到了一个所谓“儿童游乐区”,发现只是一小片沙滩、一个滑梯、两把秋千和零星几个别的设施。在那么简陋的地方,我们挤在明显不合我们身材的器材里面却笑的前所未有的开心。在那片旷野,四顾只有我们四个和其它两个孩子。那一刻似乎又找到了一点童年才可能有的惬意和自由。

但是果然还是长大了。上半年,二年级的时候大家专业分流还没那么厉害。大家相同的课比较多,也借此和一些同学巩固了关系。到了大三,大家似乎更疏离了。绝大部分同学开始找自己的研究生导师,感觉大家越来越忙于各自的事情。

为什么大家都有明确的自己想做的事情呢。感觉我的成长伴随的是更多的茫然与无措,凭着一时的惯性做出选择带来长久的后悔,又没有勇气主动出击打开新的局面。

这也让我再一次的体验了“讨厌”的感觉。感觉我的人生有时还是太顺了,以前在学业上还没有什么让我“不想做”的事情,现在算是遇到了。 把这种情绪迁移到情感问题上,也更多的明白了某些人做的决定。当这样的情绪出现的时候,恐怕“退出”是最正确的选择。 可惜我没有这个魄力做出这样的选择,我只是稍微的调整了一下自己的细分领域。其实我依旧不觉得这是最适合我的领域…但是,像刚才说的,没有勇气打开新的局面。

为什么大家都有明确的自己想做的事情呢。我似乎并没有「喜欢」或者「擅长」的领域。即便是我做的「顺手」的领域,也只是我能做的比别人更「高效」,而不是「做得更好」。换言之,对于很多事情,我有信心用50%的时间完成80%的成果,但并不意味着你给我充分的时间,我能做出100%的效果。这种做事的态度和风格,真的适合未来的研究么。

偶尔会想起一个网络meme:小时候,最讨厌有人安排我干什么;现在,最希望有一个人能立刻明确的告诉我该干什么。一些长大的小烦恼。

但长大也不全是烦恼,我能感觉到我在过我自己的生活,尤其是当我顺从我一时兴起的心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候。当我试着徒步从家走到学校的时候;当我在秋叶原挑谷子的时候;当我生日一个人开车到很远的商场逛街买很多好吃的的时候;当我去看刘谦的Live的时候;当我开车在山路里漫游的时候(这是每年暑假的例行活动呢w);当我碰到晴天便翘掉几堂课(也可能碰巧没课)去周边爬山的时候;当我速通Portal 2的时候;当我做一些小工具,以及维护这个网站的时候。小时候憧憬的生活状态,似乎也部分的实现了呢。

因此有的时候也会想,其实根本没有必要烦恼未来做些什么。追求所谓Work and Life Balance的话,我只需要我的工作能够在合理的耗时内积攒合理的资源就可以了。即便是一个不那么喜欢的工作,受伤的精神世界应该也可以通过上述种种生活中的小确幸来治愈。

以及一切似乎没有那么悲观。在遇到“讨厌”的事情的时候,向二年级时逐渐熟络的同学寻求了帮助;DDL的最后一天陪隔壁宿舍的同学de了一下午的bug;偶尔会和几个朋友出去吃饭。嘿!也许我还真在这个学校认识了些人呢! 高中的同学虽然的确疏远了,但也确实留下了三两个稳定的关系。总之,尽管是孤身一人,但似乎并没有那么孤立无援。

我好像只知道如何处理这种“朋友”或“同事”的关系,再往上的…似乎就相当的“苦手”了。我总是搞砸。

在秋叶原,只是因为“MyGO!!!!!”在网上很火评价很好,就掏了小2000块RMB买了它的动画蓝光碟。这整个过程说来也挺好笑的。 我本来想买CLANNAD的蓝光碟但是没找着,正好在同一层有MyGO!!!!!的光碟,就打算买了。结果店员不会英语,在那拿翻译软件痛苦交涉了好久。大意是“我们原本有很多附送赠品的,但是有一些送完了。我们可以给你一个欠条,你后续可以等有货回来拿。” 面对此等情况,我们的故事的主角的回应是:由于我马上就回国了,所以剩下的纪念品就不!要!了! 现在想来,我完全可以让我妈后续帮我拿的。当时这样决定的原因, 一方面是还没看过这部片子; 一方面是不知道赠品都有什么,后续查官网,发现赠品列了一长串!错过一个亿5555; 还有一方面是当时忙着交涉这事,忘了关注这个东西单价多少。。。 等到发现要接近40000日元的时候,已经来不及了。和店员的长时间交涉使得我觉得现在拒绝会超级尴尬,于是就下。单。了。几天后,妈妈安排我们去听Japan JAM 2024,我们去的那天,竟然正好有MyGO!!!!!的live。于是就去听了。

这就是我和这部作品的初见。想来也怪,在观看番剧之前竟然先买了DVD和看了live。 那时,我们的故事的主人公还不知道,自己的人生从此以后就要彻底被MyGO!!!!!毁了w 六月份,期末/暑假的时候开始看这部番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,直到写作的现在。两天后更新Ave Mujica第五集,我已经等不及了。

关于电影,这一年看了不少,比较印象深的是《头脑特工队2》《里斯本丸沉没》《破地狱》,感觉泪点变低了。尤其是《里斯本丸》,打开了我在电影院看纪录片的先河。以后考虑多在大荧幕上看看纪录片。除此之外还有《神偷奶爸4》,不过是反向的令人印象深刻。我本以为以我的阅片能力是区分不出烂片的。

关于游戏,这年的主要内容是解密类游戏《塔罗斯的法则》(好!)和《The Witness》(解谜形式不太合我胃口,没打完),视觉小说类打了《ATRI》和《鼓手的余命十日谭》(都是好作品!)。

从24年1月到现在,我入门Portal 2 Speedrunning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。一年在这上面花去了500+小时,也从零开始获得了一点成绩。这个游戏的社区氛围相当之好,我也在这里收获了一些“朋友”(或者说认识的人)。一般时候,它是我的一种个人爱好,我可以在闲暇时间打开游戏把一两个小时倾倒在上面,玩的时候能感受到纯粹的专注。但有的时候,当我看到别人的成绩的时候似乎隐约又有一些不健康的压力。我从原则上应该是无意和其他人竞争的,但有些人似乎想和我竞争。这种我拿来放松的形式似乎有时候也在控制着我,所谓“异化”么。希望今后能避免,能更多的聚焦于自身。

另一个重要的游戏是《Journey》。玩的次数不多,但它出现在我每一个精神崩溃的瞬间。以前就是这样,今年也是这样。这片温暖的沙滩总是能轻轻接住我下坠的灵魂。它很好的承担着它的功能。

说到异化,这个博客也是这样。建了两年,我身边线下的朋友也越来越多的知道它的存在了。我并不是反感这一点,我很开心有朋友愿意读我的这些悄悄话,但是,问题是,当我意识里知道我写的东西(可能)会有谁看的时候,我在写的还真是我自己想写的东西么?

博客带来的另一个压力是个人信息问题。我为此把域名换成了一个匿名的,尽管我觉得该漏的也漏完了。换的时候,看了看Cloudflare提供的流量记录。一看不得了,哇,过去30天竟然有接近3000个“独立访问者”。

唔,那怎么办呢…谢谢大家,认识的人,不认识的网络爬虫(笑)。让我们2025年继续前行吧。